二丫讲梵 二丫讲梵
首页
  • 最佳实践
  • 迎刃而解
  • Nginx
  • CNB
  • Php
  • Zabbix
  • AWS
  • Prometheus
  • Grafana
  • CentOS
  • Systemd
  • Docker
  • Rancher
  • Ansible
  • Ldap
  • Gitlab
  • GitHub
  • Etcd
  • Consul
  • RabbitMQ
  • Kafka
  • MySql
  • MongoDB
  • OpenVPN
  • KVM
  • VMware
  • Other
  • ELK
  • K8S
  • LLM
  • Nexus
  • Jenkins
  • 随写编年
  • 家人物语
  • 追忆青春
  • 父亲的朋友圈
  • 电影音乐
  • 效率工具
  • 博客相关
  • Shell
  • 前端实践
  • Vue学习笔记
  • Golang学习笔记
  • Golang编程技巧
  • 学习周刊
  • Obsidian插件周刊
关于
友链
  • 本站索引

    • 分类
    • 标签
    • 归档
  • 本站页面

    • 导航
    • 打赏
  • 我的工具

    • 备忘录清单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json2go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gopher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微信MD编辑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国内镜像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出口IP查询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代码高亮工具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外站页面

    • 开往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ldapdoc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HowToStartOpenSource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vdoing-template (opens new window)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
二丫讲梵

行者常至,为者常成
首页
  • 最佳实践
  • 迎刃而解
  • Nginx
  • CNB
  • Php
  • Zabbix
  • AWS
  • Prometheus
  • Grafana
  • CentOS
  • Systemd
  • Docker
  • Rancher
  • Ansible
  • Ldap
  • Gitlab
  • GitHub
  • Etcd
  • Consul
  • RabbitMQ
  • Kafka
  • MySql
  • MongoDB
  • OpenVPN
  • KVM
  • VMware
  • Other
  • ELK
  • K8S
  • LLM
  • Nexus
  • Jenkins
  • 随写编年
  • 家人物语
  • 追忆青春
  • 父亲的朋友圈
  • 电影音乐
  • 效率工具
  • 博客相关
  • Shell
  • 前端实践
  • Vue学习笔记
  • Golang学习笔记
  • Golang编程技巧
  • 学习周刊
  • Obsidian插件周刊
关于
友链
  • 本站索引

    • 分类
    • 标签
    • 归档
  • 本站页面

    • 导航
    • 打赏
  • 我的工具

    • 备忘录清单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json2go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gopher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微信MD编辑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国内镜像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出口IP查询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代码高亮工具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外站页面

    • 开往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ldapdoc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HowToStartOpenSource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vdoing-template (opens new window)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随写编年

    • 年终总结

    • 2012年

      • 成长在今晚
      • 手抄《与妻书》
      • 我的青春期之思想
      • 孑然一身带着孑然一根
      • 非诚勿扰-妈妈-我
      • 单身的我想哭
      • 处男嗬
    • 2013年

    • 2014年

    • 2015年

    • 2017年

    • 2018年

    • 2019年

    • 2021年

    • 2022年

    • 2023年

    • 2024年

    • 2025年

  • 家人物语

  • 追忆青春

  • 父亲的朋友圈

  • 电影音乐

  • 效率工具

  • 博客相关

  • 闲言碎语
  • 随写编年
  • 2012年
二丫讲梵
2025-09-14

手抄《与妻书》

文章发布较早,内容可能过时,阅读注意甄别。

注释

2012 年 12 月 7 日,周五下午,又读高一发的《语文读本》,受益颇多。其中一些文章,重读起来,仍然味道十足。其中林觉民的《与妻书》是我最喜欢的,情真意切,溢于言表,今录于此,以作鉴照。

意映卿卿如晤[1]: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!吾作此书时,尚是世中一人;汝看此书时,吾已成为阴间一鬼。吾作此书,泪珠和笔墨齐下,不能竟书而欲搁笔[2],又恐汝不察吾衷[3],谓吾忍舍汝而死,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,故遂忍悲为汝言之。

吾至爱汝[4],即此爱汝一念,使吾勇于就死也。吾自遇汝以来,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;然遍地腥云,满街狼犬,称心快意,几家能彀[5]?司马青衫[6],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[7]。语云:仁者 “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[8]”。吾充吾爱汝之心,助天下人爱其所爱,所以敢先汝而死,不顾汝也。汝体吾此心,于啼泣之余,亦以天下人为念,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,为天下人谋永福也。汝其勿悲!

汝忆否?四五年前某夕,吾尝语曰:“与使吾先死也,无宁汝先我而死[9]。”汝初闻言而怒,后经吾婉解,虽不谓吾言为是,而亦无词相答。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,必不能禁失吾之悲[10],吾先死,留苦与汝,吾心不忍,故宁请汝先死,吾担悲也。嗟夫!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?

吾真真不能忘汝也!回忆后街之屋,入门穿廊,过前后厅,又三四折,有小厅,厅旁一室,为吾与汝双栖之所。初婚三四个月,适冬之望日前后[11],窗外疏梅筛月影[12],依稀掩映[13];吾与并肩携手,低低切切[14],何事不语?何情不诉?及今思之,空余泪痕。又回忆六七年前,吾之逃家复归也,汝泣告我:“望今后有远行,必以告妾,妾愿随君行。”吾亦既许汝矣。前十余日回家,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,及与汝相对,又不能启口,且以汝之有身也[15],更恐不胜悲,故惟日日呼酒买醉。嗟夫!当时余心之悲,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[16]。

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,第以今日事势观之[17],天灾可以死,盗贼可以死,瓜分之日可以死,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,吾辈处今日之中国,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。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,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,吾能之乎?抑汝能之乎[18]?即可不死,而离散不相见,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[19],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[20]?则较死为苦也,将奈之何?今日吾与汝幸双健。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,不可数计,钟情如我辈者,能忍之乎?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。吾今死无余憾,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。依新已五岁[21],转眼成人,汝其善抚之,使之肖我。汝腹中之物,吾疑其女也,女必像汝,吾心甚慰。或又是男,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,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[22]。幸甚,幸甚!吾家后日当甚贫,贫无所苦,清静过日而已。

吾今与汝无言矣。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,当哭相和也。吾平日不信有鬼,今则又望其真有。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[23],吾亦望其言是实,则吾之死,吾灵尚依依旁汝也[24],汝不必以无侣悲。

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,是吾不是处;然语之,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。吾牺牲百死而不辞,而使汝担忧,的的非吾所忍[25]。吾爱汝至,所以为汝体者惟恐未尽[26]。汝幸而偶我[27],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!吾幸而得汝,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!卒不忍独善其身。嗟夫!巾短情长[28],所未尽者,尚有万千,汝可以模拟得之[29]。吾今不能见汝矣!汝不能舍吾,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?一恸。

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[30],意洞手书。

家中诸母皆通文[31],有不解处,望请其指教,当尽吾意为幸。


我喜欢品读欣赏这种情真到无以复加的文章。尽管我有一丝源于良知深处地看人书信(抑或日记)的某种不安,而这又是最能了解一个人的心智与性情的最佳途径,取舍之中我只有这样。而我想自己终于不会觉得这有多么好,那些拿到别人或恋人手机就想去看一下通讯录、短信的人,始终是我所鄙夷的。列夫托尔斯泰的血的教训足以警醒我如履薄冰地对待。

昨天刚学完《孔雀东南飞》,我想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,本来大家正值青春,不少人都喜欢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,而我偏偏钟情于引人发思并给人以无限浪漫遐想的人物对话,何况于这一整篇满是作者肺腑之言与妻子的文章!本来这就是作者心无旁骛的一封家书,然而又附着附着着一层“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”(作者就义前写给妻子的信)的主流色彩,因而这文一经出手,就注定会名垂千史,感召后人。这也是我花大精力抄录下来的原因。

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 72 烈士之一,行文之中透显着绝妻凄切的无奈与不舍。同时也显露着作者忧时伤世并敢以身死搏未来的英勇与悲壮。这是真男子,好男儿,真英雄!

英雄有情,情真如斯,爱家爱国,终成鬼雄!

作者在写法上也很有一套,很值得说一说。(如果你觉得这是作者未尝这样思考地下笔,或者是本来没有而只是我理解上去的,那么好吧,我所要说的当然是我自己理解的并理解给自己的,我并没有像课堂教育那样地把人家的文章像“孕妇”一般的放到所谓的写作方法、表现手法、文言句式等的“病床”上检查来检查去,仿佛打算从里面挖出一只“恐龙”一般,并让学生一遍遍的仔细观察这个过程,因为大家全都有考核做威胁,而整个过程的操作者,就是关乎中国教育的工作者,我从内容上详说)

作者首先交代了作此文的目的,而所引目的可见其明智,文中提到:“又恐汝不察吾衷,谓吾忍舍汝而死,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”,我们常常容易生成“一文既已提笔,仿佛全文落纸”的错觉,其实那不过是全文在脑中思量成熟而已,再加上作者不确定“妻知吾”,而确定“妻不舍吾”,故而忍下悲痛,血写此书。(故遂忍悲为汝言之)。有言:“泪珠与笔墨齐下”,仿佛“心伤与文字并发”,拳拳之情,区区之心,仿如三维,可视可抚。

第三段里,“嗟夫!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?吾真真不能忘汝也!”,人往往在最无奈,最困苦的时候生发感慨,还说什么呢?天人永隔之依依不舍,互离亲爱之恋恋惜别,这情景里的况味,保准非是至此境者而不能贴切体会。而文中也有“则吾之死,吾灵尚依依傍汝也,汝不必以无侣悲”。显得迷信,自私,而我们不该忘的是迷信源于天灾人祸,极度的无奈与精神崩溃。因而这更显作者处境之难,自私也正是爱的极端表现。况且这是清末民初的时候,我们不能忽略时代背景。

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 72 烈士,可怜我只是在历史课本那一段描述里稍有印象,无法深入理解。更不敢妄加理解,详人所略,略人所详,不忘于字里行间留想象矣......

李启龙记于 12 月 8 日下午


  1. 意映卿卿:意映,作者妻子的名字。卿卿,旧时夫妻间的爱称,多用于丈夫称呼妻子。 ↩︎

  2. 竟书:写完信。 ↩︎

  3. 衷:内心。 ↩︎

  4. 至:极,最。 ↩︎

  5. 彀(gòu):同“够”。 ↩︎

  6. 司马青衫: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,其长诗《琵琶行》中有“座中泣下谁最多?江州司马青衫湿”的诗句。后用“司马青衫”比喻极度悲伤。 ↩︎

  7. 太上:圣人。忘情:不为情感所动。 ↩︎

  8. “仁者”两句:语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前“老”字作动词用,尊敬之义,前“幼”字也作动词用,爱护之义。 ↩︎

  9. 无宁:不如。 ↩︎

  10. 禁:忍受得住。 ↩︎

  11. 望日:农历每月十五日。 ↩︎

  12. 疏梅筛月影:月光透过稀疏的梅树照进房间里,像被筛子筛过一样,变成散碎的影子。 ↩︎

  13. 依稀掩映:指月光梅影朦胧相映,看不清楚。 ↩︎

  14. 吾与并肩携手:按文意,应为“吾与(汝)并肩携手”。低低切切:小声说私话的样子。 ↩︎

  15. 有身:怀孕。 ↩︎

  16. 寸管:毛笔的代称。 ↩︎

  17. 第:但。 ↩︎

  18. 抑:还是。 ↩︎

  19. 骨化石:传说有一男子外出未归,其妻天天登山远望,最后变成一块石头,称之为望夫石。 ↩︎

  20. 破镜能重圆:南朝陈徐德言夫妻,国亡时,破镜各执一半为信,后得重聚。后世即以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后又重新团圆。 ↩︎

  21. 依新:林觉民长子。 ↩︎

  22. 意洞:林觉民字。 ↩︎

  23. 心电感应有道:近代的一些唯心主义者认为人死后心灵尚有知觉,能和生人交相感应。 ↩︎

  24. 依依:依恋的样子。 ↩︎

  25. 的的:的确。 ↩︎

  26. 体:设身处地为人着想。 ↩︎

  27. 偶我:以我为配偶。 ↩︎

  28. 巾:指作者写这封信时所用的白布方巾。 ↩︎

  29. 模拟:琢磨,猜测。 ↩︎

  30. 辛未:应是“辛亥”,此书作于黄花岗起义前三天的1911年4月24日,即农历辛亥年三月廿六日深夜。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于1911年4月27日,与辛亥革命在武昌取得成功在同一年。辛亥革命乃后来之词,那时尚未有统一称呼,此处作“辛未”。四鼓:四更天。 ↩︎

  31. 诸母:各位伯母、叔母。 ↩︎

微信 支付宝
上次更新: 2025/09/14, 23:19:21
成长在今晚
我的青春期之思想

← 成长在今晚 我的青春期之思想→

最近更新
01
CNB开发与构建基于docker-cache缓存复用的配置实践心得
09-14
02
学习周刊-总第228期-2025年第37周
09-11
03
父亲善行录
09-07
更多文章>
Theme by Vdoing | Copyright © 2017-2025 | 点击查看十年之约 | 浙ICP备18057030号
  • 跟随系统
  • 浅色模式
  • 深色模式
  • 阅读模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