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丫讲梵 二丫讲梵
首页
  • 最佳实践
  • 迎刃而解
  • Nginx
  • CNB
  • Php
  • Zabbix
  • AWS
  • Prometheus
  • Grafana
  • CentOS
  • Systemd
  • Docker
  • Rancher
  • Ansible
  • Ldap
  • Gitlab
  • GitHub
  • Etcd
  • Consul
  • RabbitMQ
  • Kafka
  • MySql
  • MongoDB
  • OpenVPN
  • KVM
  • VMware
  • Other
  • ELK
  • K8S
  • LLM
  • Nexus
  • Jenkins
  • 随写编年
  • 家人物语
  • 追忆青春
  • 父亲的朋友圈
  • 电影音乐
  • 效率工具
  • 博客相关
  • Shell
  • 前端实践
  • Vue学习笔记
  • Golang学习笔记
  • Golang编程技巧
  • 学习周刊
  • Obsidian插件周刊
关于
友链
  • 本站索引

    • 分类
    • 标签
    • 归档
  • 本站页面

    • 导航
    • 打赏
  • 我的工具

    • 备忘录清单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json2go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gopher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微信MD编辑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国内镜像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出口IP查询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代码高亮工具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外站页面

    • 开往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ldapdoc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HowToStartOpenSource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vdoing-template (opens new window)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
二丫讲梵

行者常至,为者常成
首页
  • 最佳实践
  • 迎刃而解
  • Nginx
  • CNB
  • Php
  • Zabbix
  • AWS
  • Prometheus
  • Grafana
  • CentOS
  • Systemd
  • Docker
  • Rancher
  • Ansible
  • Ldap
  • Gitlab
  • GitHub
  • Etcd
  • Consul
  • RabbitMQ
  • Kafka
  • MySql
  • MongoDB
  • OpenVPN
  • KVM
  • VMware
  • Other
  • ELK
  • K8S
  • LLM
  • Nexus
  • Jenkins
  • 随写编年
  • 家人物语
  • 追忆青春
  • 父亲的朋友圈
  • 电影音乐
  • 效率工具
  • 博客相关
  • Shell
  • 前端实践
  • Vue学习笔记
  • Golang学习笔记
  • Golang编程技巧
  • 学习周刊
  • Obsidian插件周刊
关于
友链
  • 本站索引

    • 分类
    • 标签
    • 归档
  • 本站页面

    • 导航
    • 打赏
  • 我的工具

    • 备忘录清单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json2go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gopher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微信MD编辑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国内镜像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出口IP查询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代码高亮工具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外站页面

    • 开往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ldapdoc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HowToStartOpenSource (opens new window)
    • vdoing-template (opens new window)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最佳实践

  • 迎刃而解

  • Nginx

  • CNB

    • 用上赛博菩萨CNB,咱直接起飞
    • CNB云原生开发环境届的瑞士军刀,详解qifei项目
    • CNB开发与构建基于docker-cache缓存复用的配置实践心得
      • 前言
      • 基于 Volumes 的缓存
      • 基于 docker cache 的缓存
      • 云原生开发复用构建缓存
      • 最后
  • Php

  • Zabbix

  • AWS

  • Prometheus

  • Grafana

  • Loki

  • CentOS

  • Supervisord

  • Systemd

  • Docker

  • Docker-Compose

  • Rancher

  • Ansible

  • OpenLdap

  • GitLab

  • GitHub

  • Etcd

  • Consul

  • RabbitMQ

  • Kafka

  • Mysql

  • MongoDB

  • OpenVPN

  • Kvm

  • VMware

  • 配置文件详解

  • Other

  • 运维观止
  • CNB
二丫讲梵
2025-09-14
目录

CNB开发与构建基于docker-cache缓存复用的配置实践心得

文章发布较早,内容可能过时,阅读注意甄别。

# 前言

在参加 CNB 官方组织的 玩转云原生开发环境 问答攻守擂台赛 (opens new window)时,我遇到了有两位同学问到如何在 CNB 中利用构建缓存加速的问题,于是深入了解研究了下,今天来把一些心得成果做一下记录。

之前之所以没有折腾这个课题,是因为 CNB 提供的构建环境,已经针对大部分开发语言的仓库做了加速,因此基本不会出现依赖安装很慢或者安装不下去的情况,就算每次新安装也不过一分钟内就完事儿,符合正常的心理预期,便没有过多深入。

# 基于 Volumes 的缓存

官方文档:volumes (opens new window) 这个内容官方文档已经介绍的很详细了,我就不多赘述了。

个人使用的一个案例见:test1.yml (opens new window)

# 基于 docker cache 的缓存

这也是本文要详细介绍的一种缓存机制,比较通用,不受构建机分配的影响。

官方文档:docker-cache (opens new window)

可通过阅读官方文档,了解此功能运行原理和机制,接下来我将直接通过实际应用案例,来介绍一下个人理解的最佳实践。

我这里以前端 node 项目举例子,我们在项目根目录创建构建 docker-cache 缓存的 Dockerfile:

$ cat .cache.dockerfile

FROM node:20.19.5-alpine3.22 as Builder

WORKDIR /space

COPY . .

RUN npm i -g pnpm && pnpm install --registry=http://registry.npmmirror.com

ENV NODE_PATH=/space/node_modules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
然后在 .cnb.yml 中添加如下构建配置:

$:
  push:
    - runner:
        cpus: 16
      services:
        - docker
        - git-clone-yyds
      stages:
        - name: 构建缓存镜像
          type: docker:cache
          options:
            dockerfile: cache.dockerfile
            by:
              - package.json
              - pnpm-lock.yaml
            versionBy:
              - pnpm-lock.yaml
          exports:
            name: DOCKER_CACHE_IMAGE_NAME
        - name: 直接使用缓存镜像环境安装依赖并编译
          image: $DOCKER_CACHE_IMAGE_NAME
          script: |
            ln -snf $NODE_PATH node_modules
            ls -ahl && du -sh node_modules
            time pnpm install
            time npm run build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
这里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实践心得,统一汇总如下:

  • 构建缓存使用的基础镜像首先要能满足依赖安装的基础要求,在此前提之下,基础镜像越小越好,因此可以选择官方镜像,且 tag 中带 alpine 的镜像。这样除了可以保障下边依赖安装和构建的流程走完,还能极大程度上在首次拉取缓存镜像时尽可能消耗更短的时间。
  • 使用构建缓存的最佳实践是:直接在缓存镜像中构建,通过 ln 命令把依赖软链到工作区,为了确保依赖完全对齐,还可以再执行一次 install,这个时候基本上耗时在一两秒。官方文档介绍的方案是把 node_modules 目录拷贝到工作区,耗时会比这个要高。

再补充说明一下构建缓存镜像的机制:

  • 缓存镜像是否进行构建,判断依据的逻辑表达式为:sha1(Dockerfile + versionBy + buildArgs + target + arch),在进行构建时,会先获取到这个值,然后通过 docker image inspect 命令测试构建主机是否存在该镜像,若有,则直接使用,如果没有,则通过 docker pull 命令测试远程制品库是否存在该镜像,若有,则 pull 之后使用,如果没有,则通过 docker build 开始构建缓存镜像。通过下图实际构建日志可见:
  • 因为 Dockerfile 、 buildArgs、target、arch 这几个参数通常是不变的,因此,后续的构建过程中,判断是否重新构建缓存镜像的关键点,就在于 versionBy 指定的文件内容是否变化了。因此这个文件通常建议指定为对应语言的依赖版本管理文件,如 package.json,go.mod 等。

如此配置之后,只有第一次构建,以及后续依赖版本有变化的时候才会触发缓存镜像的构建,否则就会直接复用之前构建过程中已经制作好的缓存镜像,从而达到加速构建的目的。

# 云原生开发复用构建缓存

基于如上云原生构建复用依赖缓存的思路,接下来再介绍下云原生开发场景中,如何复用构建缓存。

有不少同学,会在配置云原生开发的配置中,增加依赖安装的命令,以达到打开开发环境,直接可以使用的目的,那么如何在云开发环境中复用构建缓存呢?

可使用如下配置:

$:
  vscode:
    - docker:
        image: docker.cnb.cool/znb/images/debian:new
      runner:
        cpus: 8
      services:
        - vscode
        - docker
      stages:
        - name: 构建缓存镜像
          type: docker:cache
          options:
            dockerfile: cache.dockerfile
            by:
              - package.json
              - pnpm-lock.yaml
            versionBy:
              - pnpm-lock.yaml
          exports:
            name: DOCKER_CACHE_IMAGE_NAME
        - name: 复用构建缓存
          image: $DOCKER_CACHE_IMAGE_NAME
          script: |
            time pnpm install
        - name: vscode go
          type: vscode:go
        - name: test
          script: |
            ls -al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
要素说明:

  • 在这个场景中,就不适合使用 ln 来复用依赖目录了,否则就会导致该步骤完成之后,缓存镜像销毁,软链的源目录自然也就没有了,从而导致云开发环境中的 node_modules 变成一个无效的软链。直接执行 pnpm install 会复用缓存镜像中的 ~/.pnpm 目录下的缓存,从而同样达到加速的目的。
  • 如上配置中增加了一个 vscode:go 的指令,详细说明见官方文档 (opens new window),简单理解该指令在 stages 中就是一个分割线,vscode:go 以上的内容,会在云原生开发环境创建之前执行,vscode:go 以下的内容,会在云原生开发环境创建完成后执行。增加这个指令,是为了保障某些依赖在环境创建之前安装完毕。

# 最后

docker-cache 的缓存利用机制是通用的,这里用 node 项目进行举例,其他语言的项目同理亦可复用。

微信 支付宝
上次更新: 2025/09/14, 16:59:17
CNB云原生开发环境届的瑞士军刀,详解qifei项目
给php-7-1-5添加扩展fileinfo

← CNB云原生开发环境届的瑞士军刀,详解qifei项目 给php-7-1-5添加扩展fileinfo→

最近更新
01
学习周刊-总第228期-2025年第37周
09-11
02
父亲善行录
09-07
03
gitlab备份恢复之后出现500错误之轻解
09-07
更多文章>
Theme by Vdoing | Copyright © 2017-2025 | 点击查看十年之约 | 浙ICP备18057030号
  • 跟随系统
  • 浅色模式
  • 深色模式
  • 阅读模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