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五年国庆二三事
我的十一,因为调休了几天假期,就变成了一个从 9 月 30 号到 10 月 12 号连续 13 天的小长假。
我的假期节点如下:
- 9 月 30 号在路上,晚上到达南阳,吃过晚饭,接上彦子(老婆)的两个妹妹,赶回老家。
- 10 月 1 号到 10 月 8 号去往南阳。
- 10 月 9 号参加朋友米面宴席。
- 10 月 10 号之后在南阳。
- 10 月 12 号返杭。
# 还人情
家里的房子在年初交付之后,年后就开始了忙碌的装修,因为我在杭州,很多事情都要靠彦子跑着操心,我们俩又都属于装修小白,在许多方面完全没有经验,因此在水电阶段,要确定屋里开关插座的位置及数量的时候,我邀请了一位邻居老哥来帮忙把把关,他的工作也属于装修行业,因此比较懂,算是填补了我们这块儿的空白。
话说与这位老哥,我们本来会和大部分业主邻居一样,不会产生交集,但经历了交房后共同维权失败的经历(忽然想到,这也是一段值得记录的经历,随后有时间我来记录一下)之后,虽然结果不很如愿,但过程还是有不少收获的,我在这个过程中,结识了好几位邻居,这位老哥就是其中一位。
屋里我们打算做全屋智能,因为心里没什么底,准备网上找找专业人士,但了解了下行情,发现他们做的事情不多,但要价并不算低,比如如果找线下小米店,他们的服务费则是产品总价的 25%,算下来至少也得两千多,而在小红书找的个人上门支持者,也需要一千多的服务费。他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开槽的时候到现场协助指导确认下位置,然后安装的时候帮忙做下联通调试,虽然赚专业信息差的钱我能认同,但还是感觉有点不太甘心。于是开槽的当天,我请了这位邻居老哥上楼帮忙把了把关,虽然也没花费太长时间,我邀请的时候也提到可以付一些费用,但他一直回绝,我也就不好再提,但这个人情一直记在心里,思索着找个机会还一下。
这次国庆,恰逢中秋,双节同庆,我于是早早盘算着,可以趁这个时间,买点儿特色礼品,送将过去,似乎是要比给钱更为合适一些。于是国庆回家之前,我就准备在网上买一些礼品,选来选去确定了知味观,也算是杭州的一个特色品牌,买了两个漂亮的礼盒,一个月饼礼盒,一个糕点和茶叶组合的礼盒,直接邮寄到了南阳,老婆先接收下来,待我 30 号晚上到达南阳之后,还有时间可以送过去。
礼盒大概是 29 号到达南阳,晚上彦子与我开视频聊天,正说着一些过节回去的事情安排时,忽然听到大宝说了一句“真好吃”,彦子随即去到客厅,发现她已经把其中一个包装拆开,正大快朵颐地吃着,边吃边赞叹着好吃。彦子说了她两句,我听到后则嘿嘿笑起来,想到小孩子不懂大人世界的事情规划,错把要送人的礼品拆开吃,倒也有趣,我在视频里对欣遇说,好吃吧,她开心地点点头,我接着跟彦子说,她不知道这是要送人的,不能吃,别怪她了,以后再有这种情况,要清晰地跟她说是送人的,不能吃。现在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,拆开了的礼盒自然无法再送,剩下一个送人显得格外寒酸,重新再下单时间上已然来不及。我忽然想到几天前在盒马买东西时走道两边摆了一排礼盒,兴许就有合适的,因为住处距离盒马很近,我和老婆的视频未挂断,步行去盒马再选购一个礼盒,看了一圈,选了一个八马万山红的茶叶礼盒,礼盒很精美,红色包装看着也很喜庆,就是它了,我付完钱之后,拎着拿回家放到了拉箱里边。
因为回家的票实在难买,于是我买了 30 号白天的高铁,大约下午五点多到南阳东站,因为彦子还要接大宝放学,时间冲突,不能来接我,于是打了个车直接去小区,我早早联系了老哥,他们还未搬家,问到了他家的门锁密码,把两个礼盒放到了餐桌上,还上了这一人情。
# 说服妈妈机械收割玉米
2025 年的秋收对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,从 9 月底开始下雨,连绵不断,一直持续到 10 月 20 号左右才算是勉强有了好天。然而这一二十天,却正是秋收的黄金时间,不忍玉米花生出芽坏在地里的农民,大部分都抛弃了机械收割,完全用人工上阵,吃下了不小的苦头。
我家留有两块儿地,大概六七亩,全都种的玉米,节前已经趁天气把小块儿收了,还剩下一块四亩多的玉米在地里。在我十一回家之后,母亲规划盘算着打算在雇两个人,然后我们四个,用人工去把玉米掰回来。我当时就说能用机器的情况下,千万别考虑用人力来干。
节日前几天基本上都是阴雨天,在邻居二娘家里玩的时候,他们也对我说,你要好好劝劝你妈,别让她再想着人工去掰了,她的身体不太好,现在地里都是踩下去一个坑,掰玉米特别难。我也应和着,心里想着,一定是不能人工去掰。
在我上学的时代,我曾是一个干农活小能手,地里的活全都会做,而且也早早学会了开车,因此我内心里似乎还始终感觉自己能做一点什么。但是转念再想,参加工作这些年来,我做过的农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,偶尔上地一次,也都是体验式的参与一下,已经很久没有必须要兜底大块儿地把完整的活干完过了。干农活下苦力的能力急剧退化,于是我对母亲说的人力掰那四亩地的玉米,也是十分没有信心的。
天气断断续续不断有雨,和母亲谈过好几次,一定要用机器收割,不要用人力,为了劝住母亲,我讲了许多辅助判断的因素,甚至还说出:如果天气一直下雨,始终没有条件机器收割,那我觉得宁愿这季庄稼不要了,也不要人力去掰玉米,这样的表达显然不能被母亲认同,不过随着天气的确没什么好转的眉目,母亲也操心着联系村上的机器,准备在合适的时候割掉。
终于在 10 月 7 日晚上,趁一个不下雨的时机,用联合把玉米收割掉,并直接拉到收粮点卖掉。这个艰难的秋收工作,在我家总算是告一段落。至于后续的犁地,耙地,耩麦,则需要后边天气好了之后再找人来做了。(现在已经是 10 月 26 日,地里仍旧是湿漉漉的,达不到犁地的条件,今年的麦子,要晚种了。)

# 薅花生
我家没有种花生,彦子家种了四五亩花生,假期中的薅花生经历,也正是去她家经历的。
10 月 4 号,天气勉强好一点点,但还是有细微的毛毛雨,我和彦子带着孩子去她家。上午到的时候,已经十点多,小孩子和她们小姨一块儿玩,我和彦子一块儿,来到地里,准备帮忙薅花生。老丈人说不用我们来,但我们执意要来帮忙,于是他也说让我们上午薅一薅,算是体验一下吧。
我于是脱下鞋子,打着赤脚走进地里,因为不断下雨,花生还是比较好薅的,轻轻一拔就能出来,再抖搂几下,上边的土就能抖掉不少,然后摆放到地垄上。活很简单,不用怎么学,但五亩地是很大一块儿,花生需要一颗一颗薅出来,相当简单且枯燥。吃过午饭,小孩子们照旧一块儿玩,我和彦子休息了会儿,就又约着去地里,准备再薅一阵儿,于是下午又薅了大约三个多小时,天也将要黑了,我们便回了家。
当天薅的时候,我和彦子都没有特别异样的感觉,然而到了第二天,我俩的腿就开始疼了起来,我是大腿里边,每走一步就会疼一下。没真正薅之前,我就对薅花生这个苦活有心理准备,但后边持续几天的疼痛,让我所谓的心理准备,看起来还是不太充足。我俩只是薅了一天,大约四五个小时,就疼成了这样,可想那些家里种了五亩十亩的,该是多么辛苦!
# 宛遇的一些言论
我们是 10 月 8 号回的南阳,9 号大宝开学,一块儿带着小宝,算是过了几天一家人在南阳的小日子,这应该算是首次,新房装完,大概要到年底搬进去了。当下是暂时租了一个两室暂住。
刚到南阳的第一天,可能最不适应的,是我。所表现出来的,是我认为的小宝的不适应。
此前她一直在老家由奶奶带着,在老家的时候,爬高上低,满院跑跳,自由自在,因此到了南阳之后,她的这种自由自在,并没有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。但在我的心里,总担心孩子的活泼会影响到楼下的住户,于是我总是想要限制她的各种会产生噪音的举动,很快,她也变得应激起来,总是用小孩子最尖刺的大吼来应对我的管束。当她要拉着椅子移动,我就告诉她不能这样移动椅子,她就顿时发动尖锐的狮吼,这种狮吼更加让我感觉会影响到别人,因此第一天里,我没少吵嚷她,甚至也有一些打屁股的教训,但似乎都不怎么奏效。
后来我问彦子,为啥她到了南阳之后总是这样子吼呢,彦子说,是因为你总是想管束她,所以她才会这样。一语惊醒梦中人,我想,已长久在小区屋子里生活的我,早已养成不产生噪音干扰到别人的习惯,于是我就总想着要管束好自己的孩子,不让她们产生噪音,影响楼下,然而这种管束,无形中起了反作用,让孩子更加抗拒,反而用吼叫带来了更大的噪音。我于是开始反思自己的心态,也开始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,果然在后边几天的相处里,我们都慢慢适应了彼此的相处方式。
接下来记录几个小宝相关的片段。
- 刚到家的晚上,我们把拉箱和行李从后备箱拿出来,放在了地上。孩子们迎上来,因为天气有点冷,就把她们抱进了屋里。这是我随后跟彦子说了一句:“拉杆箱是不是还在外面?”话音未落,小宝直接就跑出去了,嘴里还念叨着:“我把东西拿进来”。真是一个可爱又操心的宝宝,她听到拉箱两个字,就知道还有东西没拿进来。出去之后,她把拉箱推到了门边,然后又去拿我的书包,因为书包挺沉的,她嘿呀嘿呀喊着往身上背,也没有背起来,然后还跟我说:我很有劲儿。
- 晚上,妈妈做好了饭,我把饭菜都端到了桌子上,妈妈还在忙,我和两个孩子一块儿先吃起来。番茄炒鸡蛋,我们三个都吃的特别香。大宝说我吃的太快了,我说那我不吃了,于是放下筷子,走到了卧室里,趴到床上,翻看手机(原本我也不是很饿,想着让两个孩子多吃点)。没想到接着小宝跑了过来,对我说:“爸爸,是不是姐姐说你了,你不吃了”。我说没有呀,我不饿,你们俩吃吧。她坚持认为是我因为姐姐说了而置气不吃了,于是接着说,你还来吃吧,我叫你吃,来吧。
人家说三岁看大,小宝也即将要三岁,能做到如此观察场面,抓住重点,并照顾到人的情绪,实在令我感到欣喜又欣慰。
|